環球塑化網www.PVC123.com訊:隨著汽車使用的增多,對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關調查表明:71.4%的消費者稱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會成為購車時的第一考慮因素;91.4%的消費者表示會仔細感受車內的氣味后再作決定;62.5%的消費者愿意多花錢購買車內污染更少的車型;100%未購車者認為《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應當升級為強制標準;已購車者考慮成本的增加,選擇《指南》應當升級為強制標準“十分有必要”的占到93.75%。此外,在已購車車主中,達到95%的車主認為“車內空氣污染嚴重的汽車”應當召回。
中國政府關注百姓“深呼吸”
近一年來,社會上動靜很大的“車內空氣質量”話題,3月間登上了“兩會”大平臺,再次迅速放大與發酵。
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深呼吸這個最基本的需求,倒成了現在老百姓最幸福的追求,很值得我們深思。”
3月4日,“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機動車污染防治”史無前例地放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新聞發布會上著重發布,新聞發言人傅瑩稱將對此提出明確的措施。據傅瑩透露,針對目前地方政府應對大氣污染各自為政,全國人大將提出對跨行政區域污染加強聯防聯控,地方政府的考核將會與環保成效掛鉤。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今年的提案是加快大氣質量立法。他指出,車內空氣質量的整治應成為整個空氣質量整治的一部分,汽車制造企業必須堅決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國家也要大力促進整治車內空氣質量污染目標的實現。
據資料,最近兩年,我國空氣污染情況急速加劇,近七分之一國土面積被灰霾籠罩。可見空氣質量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可見當今我國空氣污染的危害程度何等深重,可見保證車內空氣的質量其意義何等重大。如果清潔的空氣成為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生命中的奢侈品,那將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22家消保委提出氣味治理標準應細化
去年年底,南京市消費者協會作為2012年輪值主席單位,與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大連、廈門、青島、深圳、沈陽、長春、哈爾濱、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昆明、香港、澳門等21個城市的消協(消委會、消保委)及《中國消費者報》,共22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國內權威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機構,發布了《汽車室內空氣質量比較試驗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市場在售的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狀況總體較好。但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VOC)有上百種之多,包括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而國家標準只對其中最常見的8種揮發性有機物規定了濃度限值。因此,此次比較試驗雖然達標率較高,但并不意味達標車輛中沒有其他揮發性有機物,也就是說,達標不代表沒有異味。對此,22家消費維權單位建議國家標準中應適當增加有機物揮發物質的檢測項目,并在檢測方法中增加模擬車輛實際使用時的狀態。
國內最權威的汽車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機構、也是《指南》起草單位之一的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專家指出,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車輛制造出來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適合汽車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極其有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
對此,22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呼吁,要健全檢測監控體系,從源頭切斷車內空氣污染源。相關企業應嚴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認真對待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并切實采取措施予以解決。汽車生產企業應該對車內地毯、門內裝飾、頂棚、座椅總成、汽車線束等各種污染物的來源進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發生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替換、升級等技術措施;零部件生產企業應選擇綠色環保材料,改進生產工藝,淘汰高污染產品。同時,汽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都應逐步建立和完善產品空氣污染物釋放性能的檢測與監控體系。
消費者呼吁車內空氣清潔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實施一年后,我國乘用車產品的車內空氣質量明顯提升,按上述《汽車室內空氣質量比較試驗報告》的結果表述:目前,市場在售的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狀況總體較好,達標率為93.02%。但是,業內專家指出,《指南》畢竟不是一部強制性的法律。消費者擔心,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有的企業可能會為了贏得一己私利而置《指南》于不顧,漠視消費者身體健康,不舍得投入,得過且過。于是,以下出現的幾個鏡頭就頗有警世、醒世的意味。
鏡頭一:蛇年春節期間,杜先生一家高高興興開著新買的車回江西老家過年。以往坐大巴車要花一天時間,現在只要4個小時就到家了。高興之余,誰料想一路上卻受盡了折磨:新車的“塑料味”把他們熏得暈暈乎乎,最后,只得忍受著寒風打開車窗散味。“這一路就這么開開關關的,總算安全到家了。”說起這段經歷,杜先生顯得十分無奈。
鏡頭二:筆者有個朋友在上海一家市級事業單位供職,那天約我去他單位小坐。筆者走進大院,發現一輛SUV5扇車門大開。朋友見我眼露好奇之光,嘆口氣說,“此車購進兩月有余,司機和領導都說有氣味。”
鏡頭三:一位車主在網上發個帖子:冬季可能是太冷吧,不覺得氣味很大。隨著天氣轉暖,感到車內的味道越來越重,尤其是在太陽下停車一個多小時后,氣味更甚,大家都是怎么處理的啊?回帖有說“買無機納米光觸酶”、“平時注意開窗通風,另外,可以放些活性炭在車上”、“放幾個柚子皮吧,試試效果不錯的”、“放個菠蘿,感覺還不錯”等數十個經驗之談一小時內翩然而至。
鏡頭四:浙江車主小陳的兩廂車開了快一年了,春節長假赴廬山旅游,回來后給愛車做了一次車內桑拿。小陳介紹說,車內桑拿是根據車內裝飾物的真皮、塑料等不同材質,選擇不同的溫度做車內清潔,可以對車內進行消毒去味殺菌,尤其是對新車的氣味改善效果比較明顯。
……
中國的消費者都很善良,也很聰明。他們以各種方式應對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以自以為是的方法為自己的愛車改善空氣質量,更是以無聲的行動呼喚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以《指南》為標準,提升質量標準,改進生產工藝,還消費者一個“深呼吸”的自由與享受。再也不能聽憑汽車被消費者諷為“移動污染源”,而是應該讓汽車成為安全、溫馨的“流動之家”。
材料供應商治污首戰告捷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世上最可怕的事是無知。”對于車內空氣質量的現狀,只有我們了解問題的所在,以《指南》為標準,對全產業鏈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就沒那么可怕了,消費者就可以充分享受“流動之家”——汽車帶來的快樂。
車內空氣質量的問題肯定少不了擔當社會道義的眾多媒體的關注。為了推進汽車工業的節能減排和安全目標,《汽車與配件》和“東方汽車網”主辦了“2013汽車零部件低碳經濟和諧社會進步創新獎”,此獎項主要是評選出對提高汽車節能、減排和安全等性能作出突出貢獻的汽車零部件產品供應商。此次評選活動中,巴斯夫、陶氏化學、贏創德固賽、朗盛化學等11家跨國集團憑借對低碳環保輕量化的重大貢獻獲得殊榮。在這11家獲獎公司中,上海錦湖日麗塑料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在治理車內空氣質量難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獲獎企業。該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精神,歷時兩年多、投入上百萬元的研發資金,終于成功研發出低VOC塑可凈TM系列產品。塑可凈TM是專門為汽車內飾開發的低散發PC/abs、ABS系列產品的商品名。它不但可滿足汽車內飾的耐候、耐熱、抗沖擊等性能要求,最大亮點是超低的散發性。從第三方檢測報告的數據看,塑可凈TMABS的散發性可以達到TVOC<20μgC/g的水平,塑可凈TMPC/ABS的散發性可以達到TVOC<15μgC/g的水平,比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內飾材料的散發性降低50%左右,遠遠低于各主機廠的管控標準,也低于最嚴格的沃爾沃汽車的TVOC<30μgC/g的管控標準。低VOC塑可凈TM系列產品真正從源頭上有效改善了汽車車內空氣質量,給消費者一個健康、安全的駕乘環境。
企業家們,當你們在追逐利潤的同時,請堅守自己職業道德的底線,還請尊重輿情。消費者也要學會趨利避害,做明智的消費者。